第一原則:利害關係人參與 Principle 1 : Involve Stakeholders

-

Steak holder? Important of stakeholder. Photo by Nanxi wei on Unsplash

根據國際社會價值學會[1](Social Value International, SVI)所提出的社會價值8項原則( Principles of Social Value),第一個被提出來,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利害關係人參與[2]。這些原則是操作影響力評估的重要框架,也是檢驗社會影響力評估報告品質的標準。

由於影響力評估過程,最重要的就是衡量利害關係人的改變,這些改變可能來自於受計畫影響或影響計畫的人。因此,辨識出適合的利害關係人,並在整個分析過程中,取得正確的他們的回饋,並進一步觀察改變的過程,是評估最重要的基礎。

第一步 辨識利害關係人

利害關係人是指那些因為你的計畫、服務或活動,而產生改變的人、團體或組織,也包含會影響您計畫、服務或活動的人團體和組織。一般來說,影響你計畫的利害關係人,通常以主管、權管機關或合作夥伴的方式出現,至於受活動影響的利害關係人,則通常是你的客戶、使用者或受益人。對影響力評估過程來說,這些都是必須納入考慮的對象。

我經常在課程中建議大家,如果你是計畫、活動或服務的主辦單位或主辦人員,並且打算親自對計畫進行評估,那強烈建議在初步盤點利害關係人時,可以根據計畫、活動或服務為核心,盡量盤點所有潛在可能的利害關係人,而不是僅就操作過程中,已知的利害關係人進行盤點。評估者可以採用心智圖的方式,將所有可能利害關係人逐一分層列出來,這個方式有助於未來銜接影響力評估最重要的目標,找到可以擴大價值的對象,並有效調整計畫的執行。

由執行計畫的主辦人員盤點初步的利害關係人名單,是一個節省時間的做法,畢竟長期推動這類型的計畫,擁有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可以推估可能的對象,同樣的,進行研究報告或文獻蒐集,也具有一定的補充作用,這些研究有助於交互驗證從利害關係人所得到的資訊。

一旦我們有了初步的利害關係人脈絡,我們就可以整理出潛在利害關係人的議合名單,這個名單必須包含利害關係人的分類、子群組、可能的母體數量、預定議合的數量及議合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按照這份議合的計畫,進行利害關係人的議合。

第二步:利害關係人之定性數據蒐集

一旦你初步確定利害關係人名單,接下來就是讓他們來確定,所分析的計畫或活動,對他們造成什麼變化或體驗到什麼成果。這些利害關人的變化,是社會影響力分析的基礎,對整個分析是否成功至關重要。

開放式問題是這個階段最關鍵的技巧, 這對符合SVI報告品質保證及責信十分重要,開放性問題提供了資訊揭露的機會,包含
利害關係人感受到的成果、這些成果的相對重要性、其他人或組織在導致這些成果中的參與以及成果的預期持續時間;
利害關係人的背景、特點和活動經歷。

這些訊息將有助於定義在定量階段要衡量的結果,並提供評估者判斷,這個利害關係人群體,是否可以再細分為不同子群組。

定期進行定性資料訪談,詢問利害關係人所發生的變化以及他們如何變化的開放性問題,將有助於加深對計畫、服務或活動成果的了解。即便計畫、服務或活動開始之後,沒有太多的變化,互動的利害關係人類型也保持不變,也建議應該持續保持定性數據的蒐集,如果要省略,也建議在報告中披露。

有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探索利害關係人的子群組或稱為利害關係人分層 ( Segmentation ),除非利害關係人群體人數不多,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否則,一般都必須選擇群體中具代表性的對象,作為訪談的對象。在還不知道利害關係人群體中,是否還可再區分為不同子群組前,可以先根據群體中人員的特性,做為細分利害關係人的基礎。例如年齡、性別、位置或參與計畫或服務的程度。 如果評估者基於過去實務的經驗,對於計畫或服務,評估者可能對利害關係人所體驗的成果或改變很有經驗,也可以預期的成果不同,做為初步細分子群組的方式,特別是,如果您知道有一群人經歷了特別糟糕的體驗,這群人將會是一個值得區分出來的子群組。區分出適當的子群組後在進行抽樣訪談,將會獲得更好的代表性。

識別利害關係人的子群組是一個迭代過程,當您獲得新的資訊或回饋時,您無疑會修改子群組。例如,在輔導創業的計劃中,您的初始細分可能基於性別或位置(參加計畫的人來自於城市或農村)。但是,通過更多的定性數據收集,您可能會注意到其他特徵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那些創業成功(正向成果)的人通常有家庭支持(特徵數據),這可能意味著您需要根據這一特徵(家庭支持的程度)細分您的利害關係人群體。

隨著更多的訪談結果,將獲得更多足以判斷的資訊,並隨之調整利害關係人群體子群組,這是個持續迭代的過程,為了可以符合 SVI 的報告標準,評估者應該盡可能去盤點利害關係人群組及其子群組。 之前已經提到過,需要選擇多少人進行定性調查,並沒有標準答案。一般,符合 SVI 報告標準的公認方法是,讓足夠多的人參與,直到不再聽到任何不同或新的回饋內容。

第三步:收集定量數據

一旦我確定誰是我們的利害關係人及可能的成果(outcome),將可以開始進行定量估算,定量分析過程,主要將根據不同成果,著眼於以下幾個部分:

  • 每一個成果的變化量 ( Scale and Depth )
  • 每一個成果持續時間 ( Duration )
  • 未來幾年成果下降的速度 (Drop Off )
  • 每一個成果的相對重要性/價值 ( Relative importance )
  • 成果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可能性(Deadweight / Counterfactual )
  • 估計有多少結果應歸因於您的活動(Attribution)

定量的數據蒐集,可以顯示成果是否符合重大性原則。即便在定量分析階段(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也會得到額外的定性資訊,有助於您判斷是否有額外的利害關係人。如果利害關係人較少,可以讓他們全部參與,但如果利害關係人眾多,您將需要採用抽樣的方法,就像在最初的定性階段一樣,我們也許要採用能夠代表整個群體的樣本,這將會成為一個複雜的統計問題,需要的信息包括人口規模、所需的置信水平、人口中的可變性和分佈,選擇具代表性的樣本並不容易,這就涉及影響力評估的目的和成本,再決定選擇抽樣的嚴謹度。

確保利害關係人參與

影響力評估的各個階段幾乎都要求利害關係人的參與,特別是要符合 SVI 的影響力報告品質標準,就必須(Must)確保利害關係人真正有參與其中。


[1] https://www.socialvalueint.org/
[2] 八項原則包含:1. 讓利害關係人參與、2. 瞭解造成的改變、3. 定價重要的成果、4. 僅納入重大可信原則、5. 不誇大原則、6. 透明化原則、7. 可驗證結果、8. 優化回應(Be Responsive)

Share this article

Recent posts

Popular categori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