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發展系統 System of Community Building

-

最早的社區營造,我們都從讓社區環境變得美好「宜居」開始,社區最早從改善「綠美化」或「公共設施」著手,當然後來我們又有了「老屋整修」,搭配上「特色地景」,這些都是希望能夠吸引入住「人口」,一旦人口多了,政府自然更願意投入公共設施,然後,又會吸引更多人來居住。一旦我們能夠創造正向的循環,社區就不會持續頹圮下去,但,這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你也知道單純只有這樣,是不夠的!

一旦將社區搞得越來越優質,會讓大家越來越認識社區,君不見最早許多美化或彩繪的社區,都會因為出名吸引很多人來訪,但一旦這樣的社區多了,也就吸引不了更多人,這時候底蘊是不足的社區,就要開始對自身在地文化的「梳理」和「推廣」,後來更是運用了各種「小旅行」、「市集推廣」和「體驗」活動,為社區帶來更多的「遊客」和「知名度」…..

但,我經常會問社區,你行銷推廣增加了知名度,是為了什麼呢?

或許,知名度高有助於更容易累積「社區資源」,因為社區越有名氣就越有機會能夠得到公部門和民間的青睞,但,要能爭取社區資源,最基本的就是要有足夠「成員經營能力」,有這些班底才有辦法爭取「公私部門專案」或是開辦自營「產業活動」,這些活動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因此,都會受到「成員疲勞度」的限制,到底要多請人? 還是乾脆不要接計畫了? 這往往是社區要不要做得這麼累得關鍵點,特別是,如果做了老半天又沒有「收入」,那這樣社區就會陷入窮忙,以為自己很認真,但是卻完全無法推動運轉,最後被經營人員的離開給鎖死。

所以,各位社區夥伴,今年要不要提計畫,你知道如何判斷了嗎?

其實,社區爭取資源不外乎是有能量提供「社區服務」,過往社區的活動,大多是一些核心成員的「祭典或旅遊」活動,但,社區越來越進步了,現在則是往更多元的「兒童課輔」「銀髮照顧」,這些活動都會帶來被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滿意度才會帶來「參與志工」的成就感,然而,越來越多的服務,如果都是同一批志工,這就會讓志工要面對的「複雜度」增加,很快就會倦怠了,自主控制感降低,進而減少了「滿意度」,這就限制了社區開展服務的能量,即便有經費,沒有志工也做不到。

當然,如果能夠持續創造成就感,或是吸引更多志工參與,就可以讓社區的服務帶來更多的「社區凝聚力」,對於所有參與社區事務的成員,我們都建立在共同完成目標的「成功體驗」,這就是為何社造先造人,從小事開始累積的經驗,會讓我們更「認同團隊」,進而更有「成就感」,這就是社區團隊的凝聚力來源。

最後,社區發展為了什麼? 該做些甚麼?

從「社區凝聚力」>「社區宜居程度」>「社區知名度」>「社區資源」>「社區服務能量」再回到社區凝聚力,這個正向循環,需要很多的投入和小系統,讓社區走得更好更省力。

其實系統分析圖的節點,也是來自於改變理論中的不同成果變化,這也是如何將影響力分析導入管理的另一個重要的方法!

社區發展系統圖 版權所有 https://embed.kumu.io/51234e0df3d3f029bc1841b3e354af0b

Share this article

Recent posts

Popular categories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Recent comments